文|飛魚說史
現在說起韓國,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尤其是喜歡看韓劇的小夥伴,那些長腿「歐巴」幾乎成為了這個國家的代名詞,不過這個國家現在並不屬於華夏。
而在2000多年前,華夏大地上卻正兒八經存在著一個韓國。
它和趙國、魏國統稱三晉,原本這三國的掌門人只是晉國的卿大夫,後來晉公室衰弱,三家合力滅了最強的智氏,進而瓜分了晉國,各自成為諸侯,並且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
伴隨著三家分晉,華夏大地上較小的諸侯國也被大的諸侯國兼并了大半,此時歷史的紀元也正式進入了戰國時代,隨著強大諸侯國競爭的激烈化,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相互爭霸的競爭局面。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
戰國七雄是哪些諸侯國,是韓、趙、魏、楚、燕、齊、秦,不過好像在不同的地方對於這七雄的先後叫法也不盡相同,那麼在您那裡他們七個又是怎麼樣的排序呢?
戰國七雄既然是按照綜合實力選出來的諸侯國,那麼它們的實力必然要強於同時期內其餘的諸侯國,不過不少人認為韓國在戰國七雄中,那就是一個充數的,在各大國之間,卑微求著生存,似乎根本沒有任何尊嚴。
那麼戰國七雄中默默無聞的韓國,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嗎,為何又能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呢?
本篇飛魚就和您聊聊韓國值得稱道的事。韓國的劍和弩。在冷兵器時代,打仗靠什麼,不少人認為靠的是人,這固然沒錯,但是冷兵器的作用亦不可小覷,一件趁手而鋒利的兵器,往往是士兵的得力幫手,危急時刻,甚至還可以救自己一命,而韓國的劍,就是鋒利的代名詞。
《史記·蘇秦列傳》記載:(韓卒之劍)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韓國的劍能在陸地上截斷牛馬,在水上能劈天鵝、大雁,而在臨陣對敵時又能斬斷堅固的鎧甲、鐵衣,由此可見韓國的劍,當真是利器。弓弩
此外,韓國的弩也是韓國值得驕傲的「大殺器」,正如史料記載:天下之彊弓勁弩皆從韓出,谿子、少府時力、距來者,皆射六百步之外,意思是說天下的強弓勁弩都是韓國製造的,並且韓國的弩的射程可以達到六百步開外,按照一步一米換算,那就是韓弩的射程在600米之上。
當然不止射程遠,韓弩還可以連發100支,並且中間還不停止,在遠處的敵人,韓弩可以射穿他們胸前的鎧甲,穿透胸膛,而在近處的敵人更不用說了,可以直接射透他們的心臟,正所謂: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長平之戰因韓而起。長平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規模最大、傷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不僅決定了戰國時局的走向,而且自此之後秦國獨大,有能力和秦國一較高下的趙國自此衰弱,放眼華夏大地,再也無人可壓制秦國囂張的氣焰。
我們都知道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是秦國和趙國,似乎和韓國扯不上什麼關係,但這場大戰卻是因韓而起,確切地說是因為韓國的上黨郡。長平之戰
到了戰國中後期,秦國強大之後,韓國就成為了秦國逐步蠶食的對象,而韓國上黨郡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所以秦國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把韓國首都新鄭和上黨郡之間的孔道全部佔領,上黨郡也成為了秦國嘴邊的肥肉,韓國很識時務,因為韓王決定把上黨郡割讓給秦國。
不過新上任的韓國上黨郡郡守馮亭卻轉手把上黨郡送給了趙國,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秦國自然不能忍,於是發兵進攻接受韓國上黨郡的趙國,結果趙國不能敵,失去了上黨郡,趙國士兵退守長平,最終在此地爆發了兩國之間的大決戰。韓國的申不害。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君主皆意識到了強國的途徑,那就是變法,而韓國雖然土地面積狹小,但在變法上自然不能落後,而韓國的變法總指揮叫申不害。
申不害,在現在而言比較陌生,因為他的名氣全被商鞅給蓋了下去,不過在戰國時期名氣很大,尤其是在當時的韓國,申不害就是韓國民眾心中敬仰的偶像,因為他的變法不僅強大了韓國,而且富裕了民眾。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變法
可能說到這,不少人就會冷笑一聲,韓國還有強大的時候,其實還真有,因為在申不害的變法下,在大國夾縫之中韓國,創下了數十年無人敢進攻韓國的記錄,史料記載: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此外,申不害亦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和商鞅不同的是,申不害提倡的是國君要用「術」治理國家,什麼是術呢,說白了就是國君駕馭臣子的權謀,讓臣子不敢為非作歹,全心全意為國君服務,自然可以達到國富兵強,而在後來這種「術」,也漸漸地變了味道,此時暫且不提。韓國的韓非。如果說申不害只是韓國曇花一現的小人物的話,那麼韓非則是韓國歷史上,甚至是中國歷史上永不熄滅的明燈,因為他是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此外還是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他的著作《韓非子》至今依然是一部巨著。動漫中的韓非
戰國時期的變法,法家代表人物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而韓非就把這三人的思想集合到一起,提出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的主張,這個主張究竟什麼意思呢,其實是主張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
而他的這種主張和秦王政不謀而合,秦王政統一華夏之後,自稱為始皇帝之後,在華夏大地上的統治其實就是以韓非的「法」家思想為基礎的。
而秦始皇的這套「皇帝」制度,亦被後世王朝所沿襲(雖具體政策有所不同,但君主專制並未改變),所以說韓非的思想影響了華夏2000餘年的歷史也不為過。秦始皇雕像
這樣難怪當秦王政看到韓非的著作之後,會發出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這樣的感嘆了,而這句話亦說明了韓非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而韓非出自韓國,這或許是默默無聞的韓國最值得稱道的事情了。結束語:綜上所述,韓國雖然看上去比較默默無聞,其實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也就是說存在即合理,韓國能夠躋身戰國七雄之一,自然有它自己的「真本事」。
此外,韓國在四周大國林立的夾縫中生存幾百年,這不得不說也是韓國值得稱道的另外一件事情吧,最次,您怎麼看,您還認為韓國有哪些值得稱道的事呢?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戰國七雄中默默無聞的韓國,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嗎?
文|飛魚說史
現在說起韓國,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尤其是喜歡看韓劇的小夥伴,那些長腿「歐巴」幾乎成為了這個國家的代名詞,不過這個國家現在並不屬於華夏。
而在2000多年前,華夏大地上卻正兒八經存在著一個韓國。
它和趙國、魏國統稱三晉,原本這三國的掌門人只是晉國的卿大夫,後來晉公室衰弱,三家合力滅了最強的智氏,進而瓜分了晉國,各自成為諸侯,並且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
伴隨著三家分晉,華夏大地上較小的諸侯國也被大的諸侯國兼并了大半,此時歷史的紀元也正式進入了戰國時代,隨著強大諸侯國競爭的激烈化,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相互爭霸的競爭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
戰國七雄是哪些諸侯國,是韓、趙、魏、楚、燕、齊、秦,不過好像在不同的地方對於這七雄的先後叫法也不盡相同,那麼在您那裡他們七個又是怎麼樣的排序呢?
戰國七雄既然是按照綜合實力選出來的諸侯國,那麼它們的實力必然要強於同時期內其餘的諸侯國,不過不少人認為韓國在戰國七雄中,那就是一個充數的,在各大國之間,卑微求著生存,似乎根本沒有任何尊嚴。
那麼戰國七雄中默默無聞的韓國,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嗎,為何又能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呢?
本篇飛魚就和您聊聊韓國值得稱道的事。
韓國的劍和弩。
在冷兵器時代,打仗靠什麼,不少人認為靠的是人,這固然沒錯,但是冷兵器的作用亦不可小覷,一件趁手而鋒利的兵器,往往是士兵的得力幫手,危急時刻,甚至還可以救自己一命,而韓國的劍,就是鋒利的代名詞。
《史記·蘇秦列傳》記載:(韓卒之劍)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韓國的劍能在陸地上截斷牛馬,在水上能劈天鵝、大雁,而在臨陣對敵時又能斬斷堅固的鎧甲、鐵衣,由此可見韓國的劍,當真是利器。
弓弩
此外,韓國的弩也是韓國值得驕傲的「大殺器」,正如史料記載:天下之彊弓勁弩皆從韓出,谿子、少府時力、距來者,皆射六百步之外,意思是說天下的強弓勁弩都是韓國製造的,並且韓國的弩的射程可以達到六百步開外,按照一步一米換算,那就是韓弩的射程在600米之上。
當然不止射程遠,韓弩還可以連發100支,並且中間還不停止,在遠處的敵人,韓弩可以射穿他們胸前的鎧甲,穿透胸膛,而在近處的敵人更不用說了,可以直接射透他們的心臟,正所謂: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
長平之戰因韓而起。
長平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規模最大、傷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不僅決定了戰國時局的走向,而且自此之後秦國獨大,有能力和秦國一較高下的趙國自此衰弱,放眼華夏大地,再也無人可壓制秦國囂張的氣焰。
我們都知道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是秦國和趙國,似乎和韓國扯不上什麼關係,但這場大戰卻是因韓而起,確切地說是因為韓國的上黨郡。
長平之戰
到了戰國中後期,秦國強大之後,韓國就成為了秦國逐步蠶食的對象,而韓國上黨郡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所以秦國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把韓國首都新鄭和上黨郡之間的孔道全部佔領,上黨郡也成為了秦國嘴邊的肥肉,韓國很識時務,因為韓王決定把上黨郡割讓給秦國。
不過新上任的韓國上黨郡郡守馮亭卻轉手把上黨郡送給了趙國,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秦國自然不能忍,於是發兵進攻接受韓國上黨郡的趙國,結果趙國不能敵,失去了上黨郡,趙國士兵退守長平,最終在此地爆發了兩國之間的大決戰。
韓國的申不害。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君主皆意識到了強國的途徑,那就是變法,而韓國雖然土地面積狹小,但在變法上自然不能落後,而韓國的變法總指揮叫申不害。
申不害,在現在而言比較陌生,因為他的名氣全被商鞅給蓋了下去,不過在戰國時期名氣很大,尤其是在當時的韓國,申不害就是韓國民眾心中敬仰的偶像,因為他的變法不僅強大了韓國,而且富裕了民眾。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變法
可能說到這,不少人就會冷笑一聲,韓國還有強大的時候,其實還真有,因為在申不害的變法下,在大國夾縫之中韓國,創下了數十年無人敢進攻韓國的記錄,史料記載: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此外,申不害亦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和商鞅不同的是,申不害提倡的是國君要用「術」治理國家,什麼是術呢,說白了就是國君駕馭臣子的權謀,讓臣子不敢為非作歹,全心全意為國君服務,自然可以達到國富兵強,而在後來這種「術」,也漸漸地變了味道,此時暫且不提。
韓國的韓非。
如果說申不害只是韓國曇花一現的小人物的話,那麼韓非則是韓國歷史上,甚至是中國歷史上永不熄滅的明燈,因為他是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此外還是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他的著作《韓非子》至今依然是一部巨著。
動漫中的韓非
戰國時期的變法,法家代表人物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而韓非就把這三人的思想集合到一起,提出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的主張,這個主張究竟什麼意思呢,其實是主張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
而他的這種主張和秦王政不謀而合,秦王政統一華夏之後,自稱為始皇帝之後,在華夏大地上的統治其實就是以韓非的「法」家思想為基礎的。
而秦始皇的這套「皇帝」制度,亦被後世王朝所沿襲(雖具體政策有所不同,但君主專制並未改變),所以說韓非的思想影響了華夏2000餘年的歷史也不為過。
秦始皇雕像
這樣難怪當秦王政看到韓非的著作之後,會發出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這樣的感嘆了,而這句話亦說明了韓非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而韓非出自韓國,這或許是默默無聞的韓國最值得稱道的事情了。
結束語:
綜上所述,韓國雖然看上去比較默默無聞,其實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也就是說存在即合理,韓國能夠躋身戰國七雄之一,自然有它自己的「真本事」。
此外,韓國在四周大國林立的夾縫中生存幾百年,這不得不說也是韓國值得稱道的另外一件事情吧,最次,您怎麼看,您還認為韓國有哪些值得稱道的事呢?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