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也吸引了業餘愛好者的興趣,特別是在美國,因為沒有對使用無線電設備的限制,所以人們都想自己動手試試看。20世紀剛開始時,擁有一台無線電相當於打開了通向一個嶄新世界的窗口。業餘愛好者可以聽到政府發送的消息,彼此也可以發信息。有些業餘愛好者的設備比海軍的還要先進。安裝發報機和收報機非常複雜,怕麻煩的人是做不成的,想用無線電報機進行通訊還得會莫爾斯電碼。即使如此,無線電還是成了男孩們的普遍愛好,這方面根斯巴克和其他鼓動者功不可沒。1908年10月,《電氣工程師和機械師》(Electrician and Mechanic)雜誌報道說,巴爾的摩的年輕人當中爆發了"無線電報熱"。"這些業餘人員的年齡差別很大,最小的還不到15歲……至少有30個無線電愛好者擁有非常先進的收報機和發報機。"
到1908年,關於無線電干擾以及業餘愛好者與商業和海軍電台之間衝突的爭議從專題刊物擴展到了主流報刊。1908年3月,《舊金山呼聲報》(San Francisco Call)上一篇文章的標題赫然是:"國會喝令美國男孩:小子,住手!"文章把這種情況描繪為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和勇氣十足的年輕人的鬥爭,那些年輕人的"堅忍、精力、好奇心、求知慾、行動能力和熱愛實驗代表的正是我們國家最可貴的精神"。報道提到,在舊金山、華盛頓特區和其他城市中,對電台干擾抱怨的聲浪越來越大,致使有人呼籲進行管制。但它又說,舊金山市內和周邊的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守規矩的。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這個龐然大物發出求救信號說它撞上了冰山的時候,美國東海岸所有的無線電台立即炸了鍋,各種猜測和謠言從一個電台傳到另一個電台。"泰坦尼克號"的船主白星輪船公司在設法對當時的情形作出解釋時,業餘無線電台成了現成的替罪羊。"白星輪船公司的辦事處向總統報告說,沒有辦法靠無線電獲得任何可靠的消息,因為闖入信號區的無線電台數量太多,業餘電台又不斷干擾。"《紐約先驅報》這樣報道說,"'泰坦尼克號'的災難剛一從海上傳來,沿岸量程內幾乎所有的無線電台都開動起來,發送、接收,絲毫不顧及他人。結果是一片亂鬨哄的雜音,只能從中隨意拼湊起一些失真的、內容不準確的電報向焦慮的世界宣布。"威廉·霍華德·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總統在白宮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對無線電進行管制的問題。但《紐約先驅報》的文章說:"不需要爭論,因為'泰坦尼克號'的驚人慘劇,加上阻礙救援工作,影響準確報道的無線電亂象,這些本身就是證據,說明管制刻不容緩。"海軍總工程師哈奇·科恩(Hutch Cone)告訴《紐約先驅報》:"如果有什麼能夠證明必須對無線電進行管制的話,那就是這個事件。"
然而,從莫爾斯電碼到音頻的轉變將要完全改變無線電的運作方式。它原來是報務員藉以互相聊天的雙向媒體,戰後卻迅速演變為高度集中的單向廣播媒體。根斯巴克的《業餘無線電的回歸》(Amateur Radio Restored)以"無線電業餘愛好者萬歲!"為結束語。但就在他寫下這些字句的時候,開放的雙向無線電的黃金時代事實上已近尾聲。
私人無線電台的泛濫才是「泰坦尼克號」的悲劇罪魁禍首
社交媒體的反面 廣播時代的媒體 玩無線電最令人興奮了。設想一個男孩坐在家中的房間里,手指放在電報機的鍵盤上,耳邊夾著電話聽筒……任何男孩只要願意,都能擁有一架真正的無線電台。——A. 弗里德里克·柯林斯,《無線電》,1915年 無線電的黃金時代
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無線電報
在20世紀初,和有線電報一樣,無線電報已經在科學界討論多年,但需要有一個眼光遠大、有事業熱情的人來推動。塞繆爾·莫爾斯對電報起了這種催化的作用,年輕的義大利發明家馬可尼對無線電起了同樣的作用。馬可尼1874年出身於富人家庭,有私人教師為他提供教育,他十幾歲時的私人教師是附近博洛尼亞大學的教授奧古斯托·里吉(Augusto Righi)。里吉給馬可尼講了德國科學家海因里希·赫茲(Heinrich Hertz)1886年發現的電磁波。馬可尼一門心思探索使用電磁波進行遠距離通訊的可能性。1894年夏天在他父母的房子里做了一連串實驗,逐漸改進了赫茲的儀器。那年12月的一個晚上,他把母親請到他在閣樓上的工作室,向她展示他的成果:按一下開關,30英尺外的另一個房間里的鈴就響了,無須電線連接。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他通過改進設計和加大天線,逐漸擴大了他的機器的量程。不久,他把機器移到了室外的花園裡,由哥哥阿方索(Alfonso)操作,每當機器接到信號時,阿方索就揮舞小旗子示意。到了年底,馬可尼的機器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已經達到1英里以外,阿方索要告訴弟弟信號收到了,得鳴槍示意才行。
義大利當局對馬可尼的發明並不積極,於是他去了倫敦,希望在那裡引起更大的興趣。他贏得了郵政總局總工程師威廉·普利斯(William Preece)的支持,安排他向英國政府展示他的發明。馬可尼在英國期間,成功地用莫爾斯電碼向幾英里以外的地方發送了電報,電波飛越的地方有陸地,也有水面。他還在倫敦作了兩次講座,介紹他的發明。1899年,他把無線電報發送過了英吉利海峽。同年,他應《紐約先驅報》之邀去美國,用他的機器報道美國杯遊艇賽的賽況。1901年12月,他第一次從英國的康沃爾發電報跨越大西洋到加拿大的紐芬蘭。這個成就令人讚歎,但立即採用了這一技術的是船對岸和船對船的通訊,並不是長途電報。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很快成為向商船和軍艦提供無線電設備和服務的主要供應商。
無線電報的逐漸普及與泛濫
新技術也吸引了業餘愛好者的興趣,特別是在美國,因為沒有對使用無線電設備的限制,所以人們都想自己動手試試看。20世紀剛開始時,擁有一台無線電相當於打開了通向一個嶄新世界的窗口。業餘愛好者可以聽到政府發送的消息,彼此也可以發信息。有些業餘愛好者的設備比海軍的還要先進。安裝發報機和收報機非常複雜,怕麻煩的人是做不成的,想用無線電報機進行通訊還得會莫爾斯電碼。即使如此,無線電還是成了男孩們的普遍愛好,這方面根斯巴克和其他鼓動者功不可沒。1908年10月,《電氣工程師和機械師》(Electrician and Mechanic)雜誌報道說,巴爾的摩的年輕人當中爆發了"無線電報熱"。"這些業餘人員的年齡差別很大,最小的還不到15歲……至少有30個無線電愛好者擁有非常先進的收報機和發報機。"
其他城市也出現了相同的情形。紐約的一個年輕無線電愛好者在1909年4月告訴《現代電氣》(Modern Electrics)雜誌:"我接收到的信號來自各種各樣的地方。紐約肯定有好幾百台業餘無線電報機,整夜都有信息在空中傳送。我的機器接收半徑是75英里。"1910年,《電氣世界》(Electrical World)估計"芝加哥的業餘無線電報台不少於800台"。芝加哥的無線電愛好者團體十分活躍,其中心是芝加哥無線電俱樂部,它每晚8點發出測試電報,供愛好者調試機器之用。《電氣世界》報道說,俱樂部的有些成員用風箏拉高天線,以此擴大信號傳送的量程。根斯巴克開辦了兩本雜誌為無線電愛好者服務,一本是《現代電氣》,另一本是《電氣實驗者》(Electrical Experimenter)。1909年,他還創建了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全國協會,名字叫"美國無線電協會",很快就有幾千人加入。1912年,根斯巴克估計美國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和實驗者"人數高達40萬。當時的大多數無線電台都既能發報又能收報,雖然發送的距離遠不及接收的距離。那是一場借無線電波進行的大範圍交流,誰想加入都可以。
這一切固然使參與者興奮激動,但幾千台無線電報機一擁而上,完全放任自流的壞處也隨即顯現出來。早期的無線電台在好幾個頻道上同時廣播,所有在接聽範圍內的電台都能聽到。儘管馬可尼和其他人努力鑽研,但總是解決不了調頻的問題,無法把具體電台的操作限制於某個無線電頻道,消除其他電台的干擾。1906年,《電氣世界》指出:"情況發展到非常複雜的地步,除非很快採取措施,否則就會變為類似電話中轉站的情形,所有人都在同一條線上同時說話……現在對無線電報要麼是進行管理,要麼是任其陷入混亂,兩者中當然是前者為好。"後來,業餘電台開始干擾商業和海軍的無線電收發機,在有的情況中是出於無心,但也有故意的時候,這使得這方面的擔憂更為加重。1907年,《電氣世界》報道了一個案子,裡面涉及住在華盛頓特區海軍基地附近的一個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住在附近的一個年輕人,父親是警察。他自己建起了無線電台,以攔截官方通訊為樂,有時自稱是遠方的海軍基地,有時說自己是配備了無線電台在海上航行的軍艦。當地警方得知了此事,但警方說他們無權干涉那個年輕人的實驗。"
民用無線電報泛濫的危害
到1908年,關於無線電干擾以及業餘愛好者與商業和海軍電台之間衝突的爭議從專題刊物擴展到了主流報刊。1908年3月,《舊金山呼聲報》(San Francisco Call)上一篇文章的標題赫然是:"國會喝令美國男孩:小子,住手!"文章把這種情況描繪為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和勇氣十足的年輕人的鬥爭,那些年輕人的"堅忍、精力、好奇心、求知慾、行動能力和熱愛實驗代表的正是我們國家最可貴的精神"。報道提到,在舊金山、華盛頓特區和其他城市中,對電台干擾抱怨的聲浪越來越大,致使有人呼籲進行管制。但它又說,舊金山市內和周邊的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守規矩的。
從日落到午夜,太空中滿是穿梭往來的無線電波……傍晚時分,一般從8點到10點,是灣區的孩子用無線電台和朋友交談最忙的時間。這也是人們抱怨的"干擾"通常發生的時間。為了孩子們的名譽和信用,我必須說我本人沒聽說過一例他們公布了偶然收到的信息的事情,儘管他們中有些人是操作無線電台的高手。他們大多強力譴責在政府或商業電台正忙的時候"闖入"的行為,在這種時候,他們都不會發送電波。一個孩子對我說:"有些人把我們所有人的名聲都敗壞了,但多數人是通情達理的,在灣區的船隻和電台工作的時候不會打擾。" 但是,對業餘愛好者還有更加嚴重的指控,說他們阻礙海上救援行動或廣播虛假的緊急呼救信號。1909年1月,業餘無線電台嚴重妨礙了援助一艘出了故障的輪船的努力,它們播出了幾組錯誤的坐標,使救援者怎麼也找不到出事的輪船。領導救援工作的K. W.佩里(K. W.Perry)船長對《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說,到了進行管制的時候了。"我們一直感到,對使用無線電台進行一定管制有其必要性,但過去幾天的經驗表明了需要進行管制的迫切性。"後來又發生了幾起類似的事件。當1912年,對"特里號"魚雷驅逐艦的救援受到業餘電台的阻礙的時候,政府感到了必須採取行動的壓力。
正如一位海軍軍官對《電氣工程師和機械師》雜誌所說:"特里號"事件給頒布聯邦許可證法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業餘電台一直在干擾求救信號的接聽。多次要求他們停止彼此發送信息,但他們不但不聽,有些人還口出不遜……世界上只有美國不要求無線電台有許可證……我們並不想給熱心於無線電實驗的年輕人潑冷水。他們大部分人年輕有才,自己建造了自己的無線電台。但如果人們認識到他們的干擾有時是多麼嚴重,在有船遇險的時候會造成多大的代價,就可以理解必須採取某種行動。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發放聯邦許可證。
民用無線電的濫用導致的「泰坦尼克號」悲劇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這個龐然大物發出求救信號說它撞上了冰山的時候,美國東海岸所有的無線電台立即炸了鍋,各種猜測和謠言從一個電台傳到另一個電台。"泰坦尼克號"的船主白星輪船公司在設法對當時的情形作出解釋時,業餘無線電台成了現成的替罪羊。"白星輪船公司的辦事處向總統報告說,沒有辦法靠無線電獲得任何可靠的消息,因為闖入信號區的無線電台數量太多,業餘電台又不斷干擾。"《紐約先驅報》這樣報道說,"'泰坦尼克號'的災難剛一從海上傳來,沿岸量程內幾乎所有的無線電台都開動起來,發送、接收,絲毫不顧及他人。結果是一片亂鬨哄的雜音,只能從中隨意拼湊起一些失真的、內容不準確的電報向焦慮的世界宣布。"威廉·霍華德·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總統在白宮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對無線電進行管制的問題。但《紐約先驅報》的文章說:"不需要爭論,因為'泰坦尼克號'的驚人慘劇,加上阻礙救援工作,影響準確報道的無線電亂象,這些本身就是證據,說明管制刻不容緩。"海軍總工程師哈奇·科恩(Hutch Cone)告訴《紐約先驅報》:"如果有什麼能夠證明必須對無線電進行管制的話,那就是這個事件。"
後來發現,真正的問題是"泰坦尼克號"的乘客發出的電報數量太多,船上的報務員沒有理會附近的一條船"蘇格蘭號"發來的問候電文,裡面警告說該海域有冰山。他反而告訴"蘇格蘭號"的報務員關機,不要阻礙他發送電報。於是,"蘇格蘭號"關閉了電台,結果沒有聽到"泰坦尼克號"的求救信號。"泰坦尼克號"災難發生後,美國於1912年通過了《無線電法》,引進了處理船隻求救信號的新規則,包括實現頻道標準化,並要求無線電台旁任何時候都必須有人看守。法律還規定了對業餘無線電台的嚴格限制,要求發報機必須申請許可,把業餘電台的波長限制在200米以下,並對業餘電台的發送能力、地點和活動時間都作了限制。無線電的業餘用戶和商業及軍方用戶之間第一次划出了清楚的分界線。
無線電法還賦予了總統"在戰時或發生公共危險或災難的時候"關閉無線電台的權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後,海軍奉命確保各個無線電台尊重美國的中立立場。海軍為執行這一命令採取了各種措施,包括關閉了不少業餘無線電台。當美國於1917年參戰的時候,就連使用接收器都被禁止,完全停止了業餘人員對無線電設備的使用。1919年禁令取消後,無線電愛好者熱切地希望重拾他們過去的事業。戰爭期間,技術得到了改進,特別是發明了使用真空管的連續波發射機,這樣,無線電信號不再只是莫爾斯電碼的點和畫,而且也可以傳送聲音,使無線電話成為可能。
無線電黃金時代的結束
雨果·根斯巴克在《電氣實驗者》雜誌上寫了一篇題為"業餘無線電的回歸"的文章,宣稱:兩年前我們把電台收起來的時候,已經聽慣了心愛的發報機那笛聲一樣響亮急促的點和畫的聲音。但戰爭改變了一切——甚至改變了無線電,因為現在無線電話已開始流行。先前我們在耳機里只能聽到嗒嗒的響聲,現在太空中到處皆是人的聲音,遠遠地越過大地,不,越過海洋。隨著時間的推移,點和畫的聲音將越來越少,我們的天線將收到越來越多人的聲音,這也是理所應當……雖然我們中間無疑會有很多人堅持用點和畫,但可能很快大多數人會開始使用無線電話。
《西雅圖每日時報》(Seattle Daily Times)在"孩子的無線電又用上了"這個大標題下,表示了對業餘無線電重生的期待。它宣稱:"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有美國這樣龐大的業餘無線電人員的大軍。據估計,戰前美國各地散布著至少17.5萬架業餘電台。現在和平有了保證,這個數字也許會更大……美國的孩子有了更好的遠程聯絡的設施,在某個意義上成了世界公民。從他可能是在書房裡攢造的家庭電台中,他獲得了在前一代人看來是神奇的力量。"
然而,從莫爾斯電碼到音頻的轉變將要完全改變無線電的運作方式。它原來是報務員藉以互相聊天的雙向媒體,戰後卻迅速演變為高度集中的單向廣播媒體。根斯巴克的《業餘無線電的回歸》(Amateur Radio Restored)以"無線電業餘愛好者萬歲!"為結束語。但就在他寫下這些字句的時候,開放的雙向無線電的黃金時代事實上已近尾聲。